日韩法国无码一区_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_国产成人高清亚洲第一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新聞

“行走”的思政課,“走新”又“走心”

——云南省積極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創(chuàng)新的探索實踐

2025-01-20 來源:《光明日報》收藏

  “千秋恥,終當雪。中興業(yè),須人杰……”冬日暖陽里,云南昆明的西南聯(lián)大舊址,曾經(jīng)的校舍靜默不語,革命烈士的衣冠冢、紀念碑沉寂無言,來此參加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云南工程職業(yè)學院師生,將他們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,化作西南聯(lián)大校歌《滿江紅》的高聲合唱。

  “只要我還走得動,我就要去巡邊,還要擦界碑、涂紅漆!”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隔界村緊挨著邊境線。紅河州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代表面前,護碑、巡邊十幾年的村支書普玉忠話語鏗鏘!在這場行走國門的思政課集體備課會上,普玉忠守邊固邊興邊的生動經(jīng)歷,為各思政課老師的課堂備課加了油、充了電。

  “幸?;ㄩ_石榴紅,籽籽同心育新人?!鼻宄?,昆明理工大學附屬小學門前人流不息,校長石夢媛和學校的吉祥物“榴小幸”“榴小?!币黄?,張開懷抱迎接著孩子們的到來,“人生如字,要帶孩子們寫好民族團結進步的每一筆,我們把象征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吉祥物放在門口,就是要給每一位學生種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顆種子?!?/p>

  2020年1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舊址考察調(diào)研時強調(diào),教育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。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(yǎng)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,落實黨的教育方針,加強高素質(zhì)教師隊伍建設,培養(yǎng)有歷史感責任感、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人才支撐。

  五年來,云南省牢記殷殷囑托,各地各部門各學校積極推動思政課改革創(chuàng)新,廣大青少年學生聽黨話、跟黨走的信念和行動更加自覺。日前,光明日報調(diào)研組一行深入云南各地大中小學,探尋云嶺大地思政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(jīng)驗,看云南各地如何不斷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、感染力,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??圩?,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、終身受益的“金課”。

  知與行合一:思政課“看得見”“聽得進”

  一節(jié)思政課怎么才能真正打動學生?

  “‘行走的思政課’——我從西南聯(lián)大來”是云南師范大學在充分挖掘西南聯(lián)大精神基礎上的創(chuàng)新和嘗試。課堂教學形式生動活潑,讓思政課走出教室、走進歷史,讓學生們在知行合一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?!蔽髂下?lián)大博物館館長李紅英告訴調(diào)研組。

  “同學們猜一猜,當時老師上課最‘怕’的是什么?”站在云南師范大學一二一校區(qū)西南聯(lián)大舊址里那間低矮簡陋的教室前,李紅英向研學的同學們發(fā)問。

  “是炮火”“是轟炸機”“是警報聲”……同學們紛紛猜測。

  “都不是,是下雨?!崩罴t英手指著教室屋頂上的鐵皮:“西南聯(lián)大時期,條件艱苦,物資匱乏,茅屋鐵皮頂,下雨時教室里就像敲鼓鳴鑼。一次,暴雨吵得學生無法聽講,老師干脆在黑板上寫下‘靜坐聽雨’四字,和學生一起細聽雨聲?!崩罴t英的話,似乎把學生帶到了那段戰(zhàn)火紛飛的歲月。

  陽光透過教室窗戶,灑在油黑的桌椅上,墻上的聯(lián)大校徽熠熠生輝,學生們對戰(zhàn)火硝煙中聯(lián)大師生的淡定與從容肅然起敬。

  這是一堂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更是一次家國情懷的傳承,超過12000名中小學生接受了思想的洗禮。

  行在云嶺大地,有這樣一堂思政課,吸引了全國的目光——“張桂梅思政大講堂”。

  “對我來說,創(chuàng)辦女高只是實現(xiàn)夢想的第一步;把一批批大山的女兒送出大山,這是夢想的第二步。我和同事們?nèi)栽趫允?、仍在奮斗……”“張桂梅思政大講堂”上,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動情的演講,令無數(shù)聽眾灑下熱淚。

  這堂課創(chuàng)辦至今,秉持“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”的理念,錄制播出15講,朱有勇、桂海潮等先進模范人物先后走進大講堂。云南各高校、各州市積極開設形式多樣的分課堂,已開講300余場,這堂“行走的”“云端的”“潤心的”思政課,目前已經(jīng)成為云南思政教育第一“金課”。

  近年來,云南各地學校積極探索教法、學法與行法的有機融合路徑,持續(xù)延展思政課堂教學“半徑”,努力打造一堂走出教室的思政課。

  為促進思政課“行”在路上、“走”進心里,云南省各地大中小學統(tǒng)籌課堂教學、實踐教學、網(wǎng)絡教學,在蒼山洱海邊講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故事,在紀念館講紅色故事,在少數(shù)民族村落講民族團結故事,思政課在學生心里更加可感可知。

  2024年7月,新時代云南省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召開?!鞍腰h的創(chuàng)新理論講深、講透、講生動”“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”“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、終身受益的‘金課’”……會上,云南省委書記王寧發(fā)出號召。

  云南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師生社會實踐團,以“石榴紅 青春映邊疆”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暑期社會實踐活動。

  云南大學近百名師生重溫紅軍長征過云南的艱辛歷程,在一步一個腳印中體悟長征精神。云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申斌介紹:“通過與扎根邊疆青年交流、走訪民族村寨,不少學生體會到實踐的意義,對課堂內(nèi)容有了更深切的理解?!?/p>

  多渠道教學:民族團結的種子結碩果

  普洱市寧洱縣民族團結園,六角亭前,普洱中學黨委書記張青云帶著學生們參觀民族團結誓詞碑,聽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方財兵講述那段故事。

  “我們廿六種民族的代表,代表全普洱區(qū)各族同胞,慎重地于此舉行了剽牛,喝了咒水,從此我們一心一德,團結到底,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領導下,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!此誓?!狈截敱Z氣鏗鏘,背出誓詞碑上的75字誓言。

  48人,26個民族,75字,74載!

  時光流逝,豐碑如磐,誓言永恒。

  “當時,盟誓簽字是冒著生命風險的。傈僳族代表李保,回到家鄉(xiāng)后不久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抓走。他被埋在土里7天7夜,敵人勸誘只要不跟共產(chǎn)黨就放了他,還能當土司,他卻堅貞不屈,不改其志,直至犧牲;我的父親方有富,退伍后帶領鄉(xiāng)親們建設水電站,改變家鄉(xiāng)落后面貌;傣族代表俸郁清,從北京畢業(yè)后回到邊疆鄉(xiāng)鎮(zhèn)衛(wèi)生所奉獻一生……”方財兵說。

  “布朗族有句古話,‘單翅不會飛,獨腳不會跑,手足要團結’,在共產(chǎn)黨的領導下,我們的父輩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民族團結,用雙手和汗水創(chuàng)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?!鼻榈缴钐帲截敱曇暨煅柿?,不少同學眼中也閃著淚花。

  這樣的民族團結思政課,是普洱中學每一位學生的“必修課”。

  與誓詞碑僅一墻之隔的普洱中學是一所百年老校,現(xiàn)有近5000名學生。張青云介紹,學校緊扣民族團結主線,開展講好“一塊豐碑故事”、跳好“民族團結舞”、上好“專題思政課”等特色教育活動,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。

  “誓詞碑的故事,從小學學到初中,這樣的思政課,我們聽不夠!”普洱中學初一學生李若溪說,她現(xiàn)在成了學校一名“石榴籽”講解員,今后不論到什么地方,都會繼續(xù)講好誓詞碑的故事。

  這座誓詞碑,見證著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下,我國少數(shù)民族面貌、民族地區(qū)面貌、民族關系面貌發(fā)生的歷史性巨變。如今,每年來此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達10余萬人次。

  一堂思政課,全國各地都在講,云南各學校該講出什么樣的本地特色,讓學生“看得見”“聽得進”“記得住”呢?

  翻開《云南省教育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三年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及加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施方案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辦學治校、教書育人全過程的實踐路徑清晰可見。

  臨滄市鎮(zhèn)康縣開展主題課賽、演講、書法、繪畫和歌舞“五個一”活動;保山市騰沖市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培訓班……在云南,25個邊境縣開展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“邊境行”系列活動,通過專題講座、文化研學等方式,讓邊境線上開滿“團結花”。

  在云南民族大學,書記、校長帶頭講授“民族團結進步”開學第一課。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畢躍光介紹:“學院注重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,將慕課、云課堂應用到教學中,形成寬領域、廣角度和多渠道的教學格局。”

  石夢媛介紹,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,互幫互助,學校組織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,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學生血脈。

  調(diào)研組了解到,云南全省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,豐富的實踐活動,讓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、發(fā)芽,結出累累碩果。

  全過程覆蓋:思政教育春風化雨入心間

  面對大中小學學生,思政課都要“春風化雨入心間”,怎樣才能把“最難講”講得最精彩?

  “同學們,購物時可以用什么來代替塑料袋?”思政課課堂上,昆明市盤龍區(qū)明通小學教師王悅菡一個問題拋出去,四年級的學生們爭先恐后搶答起來:“用帆布袋”“我可以用書包裝”“我奶奶有菜籃子”……

  課件中,左側是濃煙滾滾的工廠,右側是青山綠樹的鄉(xiāng)村?!斑@體現(xiàn)著兩條不同的發(fā)展路徑,犧牲環(huán)境還是保護環(huán)境?”面對兩張照片和昆明市實驗中學教師周學提出的問題,七年級學生齊刷刷指向右側。

  “哀牢山走紅了,該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(fā)的關系?”昆明市第十中學,面對照片里眼神炯炯的野生動物和幽秘的原始森林,“如何找到生態(tài)保護與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平衡點”的問題讓學生們陷入了思考。

  一堂闡釋習近平生態(tài)文明思想的思政課,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群體,分別應該如何講?近日,在昆十中求實校區(qū),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給出了生動答案。

  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,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殷殷囑托,也是《云南省教育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三年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明確提出的階段性任務。

  小學階段重在培養(yǎng)道德情感,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,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(yǎng),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。錨定任務目標,云南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廳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,各學校把思政課作為重點課程加強建設納入考核,將之作為辦學質(zhì)量和學科建設的重要評估標準。調(diào)研組一路行走,見到云南一批一體化建設的學?!奥?lián)盟”和評價體系正在探索建立,一批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也應運而生,以一體化建設引領推動新時代思政教育高質(zhì)量發(fā)展,正在不斷成為現(xiàn)實。

  以高水平師資隊伍服務一體化建設。目前,云南各大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達2.5萬多人,省、州、縣、鄉(xiāng)、校聯(lián)動全覆蓋培訓機制建立并日益完善。集體備課、線上磨課、集中研學,圍繞如何上好思政課,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少不了“切磋”“磨合”。 

  “思政課教學不僅是知識傳授,更是情感與價值的塑造?!痹诩w備課《中華民族一家親——誰也離不開誰》的過程中,昆明市盤龍區(qū)桃源小學教師黃靜從講故事、情景劇等形式入手,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到民族團結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性?!八颊n的設計不僅要關注核心素養(yǎng)的培養(yǎng),還要注意各學段的銜接和遞進,確保從小學到大學思政教育的連貫性。”黃靜告訴調(diào)研組。

  以一體化教輔教材貫穿學生成長全過程?!拔覀兘M織編寫云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本土教輔材料,小學版圖文并茂,初中版故事生動,高中版史論結合,大學版則重在理論?!痹颇蠋煼洞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化軍介紹。

  除此以外,一體化云端思政、一體化資源共享,正在云嶺各地搖曳生花。優(yōu)質(zhì)的教學資源、云端視頻課不斷在各視頻平臺上新,思政教育的影響力、感染力不斷增強。“大學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,要將這些優(yōu)質(zhì)的教育資源下沉。”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海云告訴調(diào)研組,各學校也應該堅持“引進來”與“走出去”相結合,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。

  經(jīng)驗與啟示

  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,思政課承載著培養(yǎng)時代新人的歷史期許,擔負著實現(xiàn)偉大夢想的時代使命。云南省精準把握時代需要,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,不斷推動思政課建設譜寫新篇章。

  始終堅持加強黨的領導,開創(chuàng)“大思政”格局。思政課提質(zhì)增效,首先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總目標進行系統(tǒng)性、立體化構建。云南省立足教育事業(yè)全局,明晰目標任務方法,將思政課建設擺在重要位置,以制度化嚴格把準建設方向,凝聚廣大師生共識,提供堅強政治保障。全省教育系統(tǒng)全面推動把“大思政課”建設成效作為辦學質(zhì)量和學科建設的重要評估標準。各級黨委(黨組)持續(xù)把思政課建設作為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努力構建黨委統(tǒng)一指揮、黨政共同推進、相關部門各司其職、全社會協(xié)同合作的工作模式,營造全黨全社會積極辦好思政課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

  深度盤活思政教育資源,優(yōu)化“大課堂”模式。云南省注重從“思政課”到“大思政課”的迭代,積極開發(fā)利用各類校內(nèi)外實踐基地、紅色文化場館等資源,探索“課堂+實踐”模式,推動小課堂走向大講堂,小科目走向大實踐,小疊加走向大融合。一是聚焦課堂育人屬性,借助學術研究闡釋理論,通過故事講述事物道理,打造立體生動、富有感染力的課堂“主陣地”。針對思政課縱向協(xié)同有待加強的問題,云南高校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中積極發(fā)揮協(xié)同助推作用,打造“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、全面覆蓋”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,形成了上下聯(lián)動的一體化建設格局。二是突出實踐育人功能,從樓宇之間到田間地頭,廣大師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,在一堂堂“行走的思政課”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對價值的認同。

  積極打造思政教育品牌,涵育“大平臺”動能。打造有特色、有亮點、有影響的思政教育品牌,對于引導、培育、塑造青年學生思想政治素養(yǎng)有著重要的價值意蘊。云南省充分利用平臺、活動、課程、基地等多元化載體形式,以“張桂梅思政大講堂”為引領,推出“西南聯(lián)大講壇”“理解中國”“農(nóng)民院士大講堂”等一批扎根云嶺大地的思政課特色品牌,共同勾勒出“專”“新”“精”“特”的紅土高原思政課新樣態(tài)。通過融入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,嵌入特色實踐活動,滲入新型教育技術,夯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的獨特優(yōu)勢,不斷契合青年學生精神需要,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注入新的發(fā)展動能。

  著力打造思政課教師隊伍,鑄牢“大師資”體系。云南省聚焦思政教師隊伍規(guī)模、結構和專業(yè)建設問題,全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多措并舉加快健全思政課教師選用、管理、考核、成長的人才培養(yǎng)體系,強化思政教育高素質(zhì)人才供給,推動學校配齊配強思政課教師。一是規(guī)范配備制度,對于全省大中小學各學段思政課教師配比作出明確量化要求;二是健全準入制度,明確選聘標準與流程,嚴格把控選聘過程中的政治素養(yǎng)、師德品質(zhì)、專業(yè)能力等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強調(diào)定時開展教師的入職前培訓評估工作;三是完善培訓制度,定期開展教師入職培訓和骨干研修,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學課題研究、教學基本功比賽和教材使用培訓、集體備課會等活動,以培促教,以賽促教。(作者:光明日報調(diào)研組,調(diào)研組成員:云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張健、講師付子文,本報記者劉華東、徐鑫雨)

(責任編輯:尹瑜瑜)

版權所有: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 中文域名:教育部.政務

京ICP備10028400號-1 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202007625號 網(wǎng)站標識碼:bm05000001